為什麼晶片巨頭都想進軍汽車產業?AI 驅動智慧車的時代將臨

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7 日 8:00 |新聞來源 :科技新報 分類 車用晶片 ,  

當前智慧車最引人矚目的創新之一,非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莫屬。這個統稱 ADAS 的技術大範圍包含了車道維持輔助、主動煞車、盲區偵測、側邊雷達、防撞預警等。以往這些功能更多只存在豪華車款,如今已逐漸下放到中階市場,成為新世代車款的標配。美國保險業者也紛紛指出,若車輛配備 ADAS,有助於降低理賠風險,進而帶動保費調整,使駕駛者更樂意購置有安全輔助功能的車款;ADAS 技術的逐漸普及確實能顯著降低因疲勞、走神或侵略性駕駛所導致的碰撞風險──當然他也不是萬能的,過度依賴 ADAS 的風險依然存在;另一邊,智慧車對行人與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偵測也更敏銳,得以主動偵測路邊行人突發衝出的可能性,並以自動煞車系統減緩衝擊。

然而,要達成這些即時感測與判斷,不僅仰賴相機、雷達、LiDAR(光偵測與測距)等多重感測器,更需要高效能晶片做資料的運算處理。不管是賓士強調整合人工智慧的長距離自動停車服務、特斯拉的遠程召喚等等技術或服務,背後都離不開各類晶片解決方案提供的運算支持。疫情期間,晶片短缺給汽車產業帶來的衝擊也十分明顯,許多車廠被迫減產或延後交車,導致大眾再度認識到:車規級晶片的供應穩定度,對現今汽車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。

有鑑於此,許多車廠開始與科技廠商強化合作,包含 Toyota 與 NVIDIA 共同開發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平台,賦予車輛如自動車道保持與更強大的感測融合功能。NVIDIA 在 2025 年度的 CES 展中也表示,其開發的 Orin 車用晶片已成功進入 Toyota 供應鏈中、協助其智慧輔助駕駛系統,預計這些使用於汽車高階運算平台,未來將逐漸在汽車市場全面普及。

對於晶片供應鏈而言,這種「由車廠與科技公司協同設計」的模式,使車用晶片研發的方向更貼近市場實際需求,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各種風險。